探秘文化市南|走进名人故居:找寻老舍先生在青岛的创作灵感
- T大
11282平方公里是她的外衣
大海是她最耀眼的裙摆
八大关、太平角是她的青丝
崂山是她脖颈的项链,色彩斑斓
她是“山东第一美人”
她的名字叫“青岛”!
底蕴深厚、建筑独特、景色宜人
青岛的美,千姿百态
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爱上青岛
凤凰网青岛特别策划:青岛相册
从多角度为您展现青岛之美
凤凰网青岛近期将陆续推出特别策划
探秘文化市南
走进名人故居
第34期
文字| 范学博
编辑| 博雅
摄影| 张悦
漫步在青岛街头,天空湛蓝,温暖如春,带着怀念老舍先生的心情,我来到了青岛老舍故居,也就是骆驼祥子博物馆,走到黄县路往东过了龙口路,会出现一个向南的岔路,此路可通往大学路。老舍故居就位于这条岔路上。
现存的老舍故居,有五座,分别在北京,青岛,济南,伦敦,重庆,而老舍先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骆驼祥子》,就是在青岛创作。
老舍先生在青岛的住所,地处黄县路12号,是老舍先生在1932年到1937年于山东大学施教时的住所。
走进黄县路,一栋栋欧式老建筑尽收眼底,虽已斑驳陈旧,却更加凸显出昔日的厚重。
老舍一家当年住在一栋德式建筑里,在这里,他创作完成了经典代表作《骆驼祥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今这栋建筑门前一左一右,分别悬挂“老舍·老舍”和“骆驼祥子博物馆”两块牌子。
我随着人流走进了老舍故居,可能因为天气好的缘故,来参观故居的人甚多,但有个声音吸引了我,在这嘈嘈杂杂的人群中那么清澈明亮。她是带团导游,热情地讲述着老舍30年代中期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的生活情景。
此时,走在老舍故居的院子里,院子里有尊青铜像,老舍深情严肃地望着对面的祥子书店。
院内的两面墙上一边是根据骆驼祥子小说的插图系列画作,选自老舍先生最为认可的著名画家孙之儁的《骆驼祥子画传》,集中呈现了《骆驼祥子》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面则是老舍的作品图书封面布局。
许多人也许都知道,老舍写《骆驼祥子》的冲动来自友人闲谈中讲的两个车夫的事。发生在北京的故事,以及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以为是老舍谙熟北京的一草一木和情有独钟的结果,殊不知,他创作《骆驼祥子》全部都是在青岛完成,都因为老舍先生对北京的热爱,以及对北京大街小巷、花花草草的熟悉。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博物馆的一楼,博物馆有两层和二层之上还有无窗的阁楼,建筑面积只有400平方米。老舍生前只租用底层,二楼房东居住,这也体现了他的简朴。
在老舍先生纪念馆中,写作间和过道门厅还摆设有老舍先生习武时使用的刀枪剑棍等兵器,也为我们揭示了老舍先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先生生前也是能文擅武的。
老舍先生纪念馆二楼是真正的老舍私人茶馆,从不对外开放,只做接待国际友人和各级领导所用。
老舍先生,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多为底层人民发声,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描写甚为深刻,用那些极致的素白文字将当时的封建宗法管教中的保守落后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用那些幽默风趣的句子在无形当中痛斥了当时帝国主义的滔滔罪行,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当时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了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种种伤害。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老舍文字给了劳苦大众另外一种希望,一种让人能在迷茫与压迫中奋起直追寻找生存机遇的希望。
走累了,驻足在《骆驼祥子画传》前,看着那一幕幕,我仿若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个让人不忍启齿,但是又让人无法忘记的时代,突然想起那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想,我们这个民族应该就是这样,不轻言放弃,虽然会有短暂伤痛,会有强敌来犯,也会有迷茫不楚,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会如此,与强敌抗争,与命运抗争,最后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老舍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我想,先生留给这座城市的不止这座故居,更是一种改革精神,他的开拓改革精神也将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