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座充满悬念的城市
- T大
青岛,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的滨海名城,沿瓯山东半岛南部而建,南濒黄海,西连潍坊,东北毗邻烟台,西南接壤日照。按中国人历来讲究的风水来说,此谓之“天人合一,巧夺天工”之地。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时光深处的青岛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当时的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答案在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上。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是青岛的“开埠”之始。
文化积淀:钟灵毓秀的青岛
20世纪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在青岛正式成立,杨振声任校长。1932年学校复称国立山东大学,聘请老舍、洪深、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名流学者来校职教,国立山东大学斐名全国。
在这些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走向的名人迁居青岛的同时,胡适、蔡元培、巴金等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多次游历青岛,这使得青岛一夜之间成为可以与北京上海媲美的中国文化界的核心城市。
尽管当时距青岛建制还不到四十年,但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局势相对稳定环境气候又特别宜人的青岛就成为文化巨擘理想的避难安身之地。青岛迄今为止在中国文化史上挥洒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那时写就的,中国文学界的不世英才老舍先生的《月牙儿》、《骆驼祥子》等名著正是诞生于年轻的青岛,沈从文的不朽佳作《边城》也是在青岛的红瓦绿树间酝酿构思的,还有大量影响后世的文学作品同样出自青岛。
在那段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的流金岁月里,青岛引领了中国文化的风潮,是实至名归的文化中心。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总爱煞有介事地评论一句:“青岛可没什么文化底蕴”。
青岛登上历史舞台不过百年历史,对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青岛既不像北京那样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升华到了极致,也不像上海那样完全倚仗西式文化架构在全球引起共鸣。
青岛生长于孔孟文化盛行的齐鲁大地,又没能逃脱德国日本的殖民文化侵袭,这导致青岛始终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文化根基究竟要落在哪里,算不得“传统”,也算不得“海派”,可这似乎又并非是什么坏事。
青岛一直在汲取、在积淀,以最广博宽容之姿纳百家之文化。这便是青岛的神奇之处,既不标榜自我也不盲目排外,仿佛充满魔力的土壤,任何一颗飘洒过来的种子都能在这里得以滋养,结出绽放更加独特光芒的果实。
经济实力:未来可期的青岛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型城市的定位,为开放青岛进一步开启了迈向国际化的“机遇之窗”,拓展了青岛绽放全球的“筑梦空间”。1500年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点,“古青岛”开启了我国北方海上贸易的大门。1500年后,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新青岛再次扬帆起航,破浪前行。
2017年12月9日,中国主场外交的代表性盛会——上合组织峰会,确定将在2018年6月于青岛召开。2018年3月8日,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次在青岛举办的上合峰会,是扩员后的首次峰会。期待上合组织从青岛再出发,我们愿与各成员方共同努力,推动峰会实现增强凝聚力,提高行动力,扩大影响力的三大目标。
上合峰会期间,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多国领导人将齐聚一堂,届时全球瞩目的青岛将获得让世界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随之而来的就是促进对外贸易、各类投资、人口移居的红利期,推动青岛经济的跃级!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政府“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会”召开,青岛被确定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大主引擎之一。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将积极抓好“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三点,书写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在新旧动能转换这场大战役中,青岛责无旁贷勇挑大梁,为先行先试提供示范。近几年在海洋经济、实体经济、智慧经济、科技创新这五大优势领域率先发力。大批青企升级转型,存量变革。
不论历史人文积淀还是经济发展规划,不论是被评为新一线城市还是对外国人最有吸引力的城市连年上榜。青岛经受过风雨也接受过赞美,它不像苏杭那样温婉,也不像沪深那样锋芒,青岛像是一篇缓缓诉说的城市故事。如今,迈进新时代的青岛,还有更多的充满悬念与未知的篇章等着你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