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风采】张晓春:留美医生的“中国梦”

2017-11-15 17:37 凤凰网青岛综合
  • T大

张晓春工作照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少人“谈癌色变”。肿瘤治疗手段复杂多样,例如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等。为了攻克癌症,全球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从事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张晓春就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癌症医生。

立志从医刻苦钻研前沿技术

我们见到张晓春时,她正带领着肿瘤科的医生和学生给病人查房,对待每一名患者,张晓春都像是他们的老朋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病情向患者娓娓道来。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让张晓春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世界级癌症专家,但是亲临诊疗一线的老习惯还是没改。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受家庭影响,品学兼优的张晓春,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报考医学院。“当时我爸妈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往医院跑,看着妈妈生病我自己的非常痛苦,当时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最起码为自己爱的人减轻痛苦。”

张晓春工作照

张晓春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高考时,张晓春顺利的考入了医学院,经过5年的学习,1985年,张晓春因成绩优秀分配到山东省肿瘤医院工作。当时治疗宫颈癌病人主要采取镭射疗法,这不仅会对病人产生副作用,还会对操作的医生造成放射性损伤。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张晓春却是一个个闲不下来的人。结束了白天繁忙的临床工作,晚上大家都下班回家了,她却到图书馆总结病例,投入科研。“那时候也没有啥爱好,别人平常就是打打球、喝喝茶,我的爱好就是搞科研,每天一摞病历,就是要研究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张晓春说。那个时候的张晓春就一个目标,就是要成为像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林巧稚那样的女医生。

刻苦的努力赢得的是尊重和荣誉。工作没几年,张晓春就被医院授予“十佳青年医生”称号,她撰写的论文还获得了卫生部“中青年医生优秀论文奖”。张晓春这个名字开始在业界频频出现。

90年代初,随着肿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各综合性医院建立肿瘤科的计划也都提上了日程。1996年,山东省立医院慧眼识珠,积极引荐张晓春前去工作,帮助他们创建肿瘤中心。张晓春来到了山东省立医院工作,虽然说是带头人,但是眼前的场景还是吓了张晓春一跳,整个科室就是个大架子,甚至连病房都没建好,“那时候基本上就是我们带头干”,从医院诊室的设立、设备的引进,甚至是房间的布置,张晓春亲力亲为,从零开始。五年时间,锻造了一个全新的张晓春,她从一名年轻的医师成长为省立医院的副教授、省内知名肿瘤专家。也让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的名誉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张晓春工作照

一切归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深造

张晓春美国学习照片

取得成绩后多数人可能会安于成绩,但张晓春绝不在此列。由于长期接触世界先进医疗技术,让张晓春清楚的意识到国内和国外在治疗理念和手段上的差距。而这时,张晓春身边人的离世给了她很大的感触。“虽然我已经按照国内最先进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了,但是效果还是不佳,最终仍然没法挽救他们的生命。”必须向世界先进理念靠拢,这个愿望在张晓春脑海里反复出现,2000年世纪之交,张晓春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都为之一惊的决定——一切归零,脱产学习英语一年,准备出国深造。2001年,张晓春来到世界肿瘤医学界的圣地-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留学深造。

初到美国,举目无亲,但是为了更快、更全面地学习,张晓春开始了实验室和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周末,更谈不上节日,连偶尔的看电影都成了奢侈。”为了从1万个化合物中选出1个具有临床疗效的化合物,张晓春不知做了多少筛选实验。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是张晓春在美国的工作状态。

张晓春美国学习照片

美国的学习的一待就是12年,在这中间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是问起印象最深的还是跟科研有关。“那时候为了赶一个论文,把车停在了别人的停车场,结果自己的车被强行拖走了,等到我两点多结束工作出来时,发现自己的车没有了,停车的地方距离非常远,当我取回自己的车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第二天的工作又等着我了”,这样的经历只会让张晓春更加珍惜学习机会,

在美工作期间,张晓春先后获得“美国放疗协会青年肿瘤学家基金奖”、“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十年杰出工作奖”等;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科研课题5项,研究成果国际领先。2012年,她晋升为MD安德森癌症中心“资深科学家”。这时的她,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环境和气候,拥有了地位和荣誉。完全可以舒适地在美国过一辈子。

回家乡十二年学习为祖国

“在国外这些年的工作生活,最重要的是让我打下了坚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这也是我现在回国开展肿瘤精准医学的条件。”张晓春所说的“肿瘤精准医学”被誉为21世纪抗癌新曙光,是肿瘤治疗领域革命性的发展。

张晓春工作照

“肿瘤精准医学的核心是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分子靶向治疗。简单来说,每位癌症患者都有各自的基因表达谱,我们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为主的基因检测,确定患者存在的基因突变和用药靶点,指导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药物进入患者体内会‘靶向’结合致癌位点来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正常的细胞,这种疗法切实做到了个体化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不仅如此,我们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挖掘鉴定潜在的治疗靶点,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然而,2014年的中国,“肿瘤精准医学”、这些名词还仅仅停留理论研讨层面,并未实际应用在肿瘤诊治上。

张晓春本以为自己的研究会受到肯定,可谁知最先迎接她的却是同行的质疑。“基因检测和分子靶向治疗太高大上了,根本不接地气”。行业内对这个新鲜学科一片唱衰。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她在国内开展肿瘤精准诊疗的决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无需辩驳,一切用行动说话。

张晓春工作照

回国后,2014年,张晓春率先在国内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肿瘤全外显子测序和无创循环肿瘤DNA检测的临床科研项目,大大提高了青岛市乃至山东省肿瘤基因组学科研水平,受邀于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做报告。同年,她带领的“肿瘤基因组学与个体化诊疗团队”入选青岛市“首批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其开展的HER2和EGFR、K-ras、B-raf等分子和基因检测新项目,使大量癌症患者无需前往北京、上海等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大幅提高了青岛地区肿瘤个体化化疗及靶向治疗水平。

2015年,张晓春开设了省内首个“肿瘤个体化诊疗和肿瘤遗传咨询门诊”,重点开展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遗传性肿瘤早期筛查及预防,在肿瘤预警、早期筛查和靶向治疗上勤耕不辍。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由她发起和主持的G316临床试验获得国际临床试验认证,填补了山东省抗肿瘤药物国际临床试验的空白,她作为研究者还开展了多个多中心国际临床试验。努力将青大附院肿瘤医院带向国内一流水准。同年,张晓春入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这既是国家对张晓春工作的肯定,又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她的带领下,青大附院肿瘤医院在国内的业界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张晓春的肿瘤精准医学之路在国内越走越宽。“下一步我们还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一些亚专科上争取达到国内顶尖,在提高医院临床能力的同时,提高我们院的科研能力”,张晓春又有了新的目标。

张晓春工作照

发挥侨界带头作用促进中美医疗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张晓春相信我国的医学研究成果也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张晓春团队的研究成果积极地争取到世界舞台上展示,截至目前,有9篇学术论文入选2015年、2016年、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会议交流并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杂志。7篇研究论文分别入选2015年和2017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现场壁报展示并发表于国际知名胸部肿瘤杂志。1篇论文入选2017欧洲肿瘤学年会ESMO Asia壁报展示,1篇论文入选2017澳大利亚临床肿瘤学会年会COSA壁报展示。在她的邀请下,美国知名的专家学者纷纷来青授业解惑。在大大促进了青岛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张晓春团队今年还成为第五批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张晓春在直面生死的同时,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张晓春工作照

张晓春常说,成就感不是获多少奖,而是救治患者,使病人从奄奄一息到恢复正常生活,让癌症成为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就是一名留美回国医生的“中国梦”。张晓春用正能量、阳光心态让患者感觉温暖,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十多年来张晓春一直在变,但是医者对所爱的事业、对病患的心意却未曾改变。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