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抗癌新药 青岛李沧这所研发中心“别有洞天”

2017-11-12 01:22
  • T大

原标题:凤凰·洞察| 全球首创可治疗癌症!李沧这所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别有洞天”

核心阅读

11月10日,全球首创的生物医药从加拿大出发,直通青岛,落户李沧。

值此,陈璞院士小核酸类抗肿瘤新药研发中心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启用。据了解小核酸类抗肿瘤新药研发项目是青岛国际院士港第七个落户项目。

青岛国际院士港

作为青岛中心城区之一的李沧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起点打造了青岛国际院士港。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运营,目前已聚集生物医药、设计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5大领域的75名海内外院士。其中,仅生物医药方向,就有13个国家的27名院士签约合作,这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突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广阔平台。

陈璞院士长期从事生物纳米材料、纳米医药、环境科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是国际知名专家。院士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小核酸类抗肿瘤新药研发中心的启用,标志着院士港朝着“国际一流、世界首创”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全球首创

自今年2月中旬与青岛国际院士港签订合作协议后,陈璞院士就深深的“爱”上了李沧,“爱”上了青岛。

陈璞院士

据了解,陈璞院士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生物纳米材料、纳米医药、环境科学、界面热力学和能源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2000年获得了加拿大杰出研究奖, 并于2004年被授予加拿大纳米生物材料方向的国家研究首席教授。陈璞院士是加拿大—印度在纳米技术和生物科技合作领域的领导者之一,领导和直接参与了滑铁卢大学药学院及量子—纳米研究中心的建设,作为创始人之一在滑铁卢大学创办了北美第一个体系完善的纳米技术专业。

院士介绍

早在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之前,陈璞院士就担任了多家当地及国际公司的研究顾问,如RIM(Research In Motion,闻名世界的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Blackberry黑莓手机制造商)、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帝国石油公司(Imperial Oil Ltd.)、Lorus Therapeutics Inc.、特洁安技术公司(TrojanTechnologies Inc.)等,在当地和全球工业、经济及社会领域发挥着积极影响。 

陈璞院士纳米新药研发中心启用仪式

对于引进这样的人才,李沧区面临的难度不小。如何吸引院士前来,又如何解除院士的顾虑?“天时地利人和”成为李沧区打出的一把好牌。

在签约过程中,李沧区的“我们现在没有,但是我们给你建”深深的感动了陈璞院士。

整个项目落地工程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从了解到签约再到项目落地仅仅用了9个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顺理成章”。

陈璞院士表示,“自己对这几年国内创新环境的变化感受非常深,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大力度的引智和创新,在中国要比再外国的政策环境更好。在中国、青岛国际院士港能够实现最好的落实技术的产业化,从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最高,我们对青岛国际院士港非常有信心,天时地利人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最好的时机。”  

惊人承诺、全方位服务解后顾之忧

谈起李沧区,陈院士高度好评,他说他非常喜欢李沧的环境,有山有水风景美,是真正的花园城区。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球首创的纳米多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落地遇到了很多困难,“对中国的大环境不熟悉”,“如何与地方政策‘接地气’”陈璞院士团队还有很多都摸不清。

据笔者了解到,项目落地最大的困难就是对于建立好项目启动的基础建设不清楚,资金、场地、团队人员、服务的要求都很高,最困难的就是资金的到位,但李沧区克服了这个大困难。

最终,陈璞院士将研发中心选定在青岛,落地在李沧,还得益于李沧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李沧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不可比拟

陈璞院士说:“李沧区带给我们非常多感动,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需要比较长的过程,在签约青岛国际院士港后,在建设实验室的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建设生物医药实验室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比较高,各个技术的指标都很高,如果不建设这么高的标准,经过审批会遇到各种困难,做出的产品,机构和市场均不会认可。

然而,青岛市,李沧区并没有强大的生物医药基础,所以我们列出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的一些要求和条件,希望李沧区政府能够帮助我们实现。

李沧区的领导知道我的的要求后,很快,仅仅不到1天的时间就给了我回复:“你把条件都列出来,我们现在没有,但是我们给你建!”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国外的任何国家,不可能有政府部门给你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你的团队解决问题。

但李沧区真正的在为我们解决问题,李沧区对我们承诺,如果当地没有,那么他们会请其它地区的专家来建造,一定高标准的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的纳米多肽技术。

高效率,办实事,正是为此,所以我们相信产业化的落地港能把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做到在世界任何城市都不可比拟的程度,在未来,把纳米生物医药技术在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进行产业化的落地。

生物医药研发助力院士港产业化

熟悉青岛国际院士港前身的人大都会发出感叹,在几年前,这曾是一片不闲置项目,如今却是很多海内外知名院士纷纷入驻的全球领先,国际一流的国际院士聚集地。

李沧区频频对院士抛出的橄榄枝,引来越来越多院士的入驻,由少带多、由点带面,渐渐已成蔚然之势。据介绍,李沧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专注创业”的运作模式,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园区运营载体,为院士及院士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这在陈璞看来,是其入驻的基础;而入驻之后,对于团队未来的发展,他则有自己的期望。

2013年中国有结直肠癌(CRC)患者超过25万人,预计于2023年将超过43万人,年增长率达7.0%。目前全球CRC药物市场约为50亿美元。国际上小核酸药物多数处于在研阶段,目前未见应用小核酸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保守估计目前国内小核酸药物市场需求量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并在近10年内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状态。体内转运是实现临床应用的技术瓶颈。

陈璞表示,力争3年内完成第一个抗癌新药临床前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5年内开发5-10个靶向基因药物,并力争在5到6年内冲击创业板。预计2022年前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区级财力贡献400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销售收入、利润、区级财力贡献等指标10年内平均每年递增10-20%,将占有全球市场10%的份额。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去年,随着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办公室第一批工作人员入驻办公,那时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刚刚从一个“不着边际”的构想踏出了落地的第一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共签约75位院士、两个月即为院士团队量身订制出帮扶政策,三个半月建成占地30亩的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日复一日的创新路程,硬是被这支“半路出家”的队伍走出了“院士港精神”,其背后,是一个传统老工业区用智慧与魄力拉开的转型大幕。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