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雅克·鲁热力,致力打造海洋建筑

2018-12-13 00:48 凤凰网青岛综合
  • T大

日前,《海王》的上映引发众人瞩目,人们纷纷惊叹于片中神奇瑰丽的海洋奇观,以及亚特兰蒂斯高度发达的海洋科技与都市,殊不知,这一切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有这样一位海洋建筑师,他热爱海洋,年轻时曾下潜到250米深的海底,并且在大海中居住过69天!不仅如此,他致力于将海洋与空间结合,设计了无数海洋中心和水下建筑,被称为“海洋建设方面的第一人”。他,就是雅克·鲁热力。

如今,雅克院士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来到青岛,为青岛这座海洋城市增光添彩。

“21世纪最有远见的建筑师”

雅克·鲁热力,法兰西学院院士,同时他也是与青岛融源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中法融源(青岛)艺术研究院的四位院士之一,被誉为“21世纪最有远见的建筑师”。一直以来,他对海洋环境和空间有着强烈的热情,尤其当他了解到这是两个对称的充满着使人着迷的神奇和激发人类想象的世界之后,雅克院士献身于建筑学来追随这些杰出模范的脚步,致力于与海洋相关的设计及开发工程。

他想过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并真的投身于此,在70年代,建造了他第一间海下房屋——加拉迪雅(古希腊神话中浪花女神),并于1977年8月4日入水,随后在1979年,设计了水镜号,一种民用半潜式的水下观测三体船,船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蝠鲼。1982年,他投身于海洋空间站——“海中明目”项目中,一艘20米长,8米宽,最大载人数18人的三体船,配备了中央透明船体来观察海洋的深处。

雅克·鲁热力和他的团队掌握的知识以及技术引起了海洋建筑的变革,同时也生成了创新型沿海布局的改建以及大型海洋中心形式,比如布雷斯特的海洋卫城,海滨布洛涅的Nausicaa(娜乌西卡)海洋中心的扩建或者瑟堡的海洋城水族馆,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水下考古博物馆,除此之外还有被委托给事务所的水上中心项目,比如Molitor游泳馆,仿佛一朵能在巴黎中心与水亲密的接触的奇妙花朵。

1974年,雅克院士创立了海洋空间建筑设计中心,在1981年他获得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终身成就奖,并且被授予海事优秀勋章。但雅克院士并未满足不前,他还在致力于海上漂浮城市以及海下村庄的研究,他希望通过他的设计,能更多的将人们的生活与海洋联系起来。

“海洋环境和空间的巧妙结合”

“SeaOrbiter(海洋飞行器)”高度有51米其中有31米是在水下,雅克院士希望以后能让研究人员在水下如同漂浮般工作。如果他的想法得以实现,那么像海洋飞行器这样的建筑杰作将很快就会被用于海洋研究,根据他的设计,这个飞行器可以发射海洋机器人下潜到6000米的深度。

这是一个海底村庄的效果图,设计于1973年,在加勒比地区可以供50到250人生活居住。的雅克·鲁热力院士希望能能更多的将人们的生活与海洋联系起来。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海洋的了解只有5%”。他希望在将来能够用最好的方式来开拓和使用剩余未知的95%。试想一下,既能在水上又可以在水下的大学,博物馆和生活空间。

City of Meriens (海上漂浮城市)的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蝠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海洋能源,为这艘大船提供动力及船上活动提供所需的电力等,并且不产生任何废物污染大海。雅克院士计划在轮船与大海相连接的内部水池附近修建水产养殖场,在那里培养和繁殖水产品,而在“蝠鲼”的两个翅膀末端建造水培温室种植各种新鲜农产品,使生活在此的研究人员、教授和学生们的生活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这艘游轮长约900米,宽约500米,可容纳7000名居住者在上面生活。内部水池可以装载最长900米的海洋考察船,还包括SeaOrbiter 海洋探测者。巨型游轮的上半部分高度有60米,海面下部分至少有120米深。海面以上部分有多层甲板,设有多种功能的房间其中包括会议室、教室和实验室,此外还有生活区、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和运动锻炼场馆等。

如果这个国际海洋研究大学城的概念能成为现实,那将开启海洋观察研究的全新时代。

“中国文明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

作为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的108位院士其中之一,雅克院士此次也为青岛这座海洋城市准备了一份“礼物”,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的“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技术论坛”即将落户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旁,坚持高层次高档次的设计理念,突出超前意识,为院士学术成果的宣传、传播、推介、交易及展示发挥重要作用。

“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技术论坛”采用仿生学原理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类元素来组成建筑不同的部分。在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六大特点,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同时,此建筑运用中国象征性元素“龙”的形象进行设计,建筑宛若“海龙”般掠过水面,又呈青龙状直冲云霄,如同一件兼顾高雅与功能性的艺术作品。这座致力于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仿生建筑,为创造和自我的超越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环境。作为吉祥、文化经济交流、发现和迎接繁荣未来的象征。它向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研究成果转化

助力科技发展

当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科技成果转化将是战略应对中的重中之重。

顺应时代的潮流,李沧区瞄准“最强大脑”,启动青岛国际院士港项目,“在院士港,科学家不再只是身处实验室做科研、发论文,企业家遇到技术难题也不再求索无门,通过院士港牵线搭桥,两者将实现无缝对接、精诚合作。”

近两年,院士港的成果已经足够亮眼:签约包括“诺奖”获得者成丹尼·舍特曼院士、马伟明、袁隆平、容淳铭等108名院士。到今年底,将累计实现院士项目落地30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青岛国际院士港被纳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确立起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创新体系效能的不断升级。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