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两条高铁新线激活青岛核心定位

2018-12-12 23:19 凤凰网青岛综合
  • T大

2018年12月,对于青岛而言,注定不平凡。伴随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即将在12月26日同时开通,辅以建成运营的青岛西站和胶济客运专线和青荣城际铁路,一时间,让青岛有了横向、纵向串联山东和全国的资本,尤其是青盐铁路,让青岛连接南方长三角城市群变得触手可及。

正所谓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我们看到了轨道交通对于青岛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青岛收获的东部沿海交通枢纽和山东“2小时经济圈”核心定位,但如何利用好这些交通资源,实现城市发展的更进一步,除了物流运输外,显然聚拢“人”,才是最重要的。

青岛与多个城市间

实现人口流动的高频率

对于青岛而言,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的同时通车,可以帮助青岛在山东省内“2小时经济圈”中,收获核心定位,并通过青岛连接胶济客运专线和青荣城际铁路,实现青岛与日照“1小时经济圈”、青岛与济南的“2小时经济圈”。

从省内来看,青岛将成为连接济南、潍坊、烟台、日照等城市的山东高铁枢纽,从中国东部沿海来看,青岛到北京将有原来的5小时缩短为不到4小时,青岛到上海由原来的7小时缩短为5小时以内。

从而吸收来自沿线城市人才、投资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对于省内周边城市的辐射力。

例如借助青盐铁路实现首通动车的日照、与青岛同入“青岛都市圈”的潍坊,都会在产业布局方面受益。就像法国的巴黎与里昂,国内的上海与苏州,前者在实现两市串联后,巴黎的产业开始沿线向外转移,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快速流入里昂,最终实现了经济崛起。

而上海与苏州更是实现交通互联后发展的典范,苏州在长三角城市中拥有出众的交通、区位条件,尤其是昆山、太仓、吴江等地都与上海直接相连,高铁30分钟左右即达。上海通过高铁把辐射带动的人才与资本“红利”带给苏州,让后者快速拥有了先进的产业、平台、工作、机制等发展基础。

再回到青岛,待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开通后,青岛拥有轨道枢纽定位的优势,直接带动的就是青岛与多个城市间人口流动的高频率。

青岛要向国家中心型城市转变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预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高铁动车组实现当年运输人次将在22亿-25亿人次之间,也就是说中国人均可坐1.5次高铁。这项极其惊人的数据,也标志着高铁的建设,加快了沿线的同城化。

而乘坐高铁的人群,主要以商务人士,探亲和旅游人士居多,直接可以带来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涌入,借力交通所连通的城市,也有机会成为现代服务业崛起的首选之地,进而蜕变为区域产业、商业的中心。

而达成上述这些成果,都需要“人”的集聚。

所以,青岛应该利用好轨道交通枢纽带来的“人流效益”,聚拢更多的人口与人才,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科创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互联网)和文旅发展,逐步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型城市转变。

有了硬件交通条件和发展目标,现在缺的:首先就是城市间从政策到具体实施,能否真正的付之于行动,加强彼此在人才、技术、投资等方面的联动。众所周知,山东城市群此前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出现过南方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抱团”发展的现象,所以迈出这一步还是难度不小。

人的争夺,决定未来成败

其次对人的争夺,也是笔者要说的重点。无论人才还是蓝领,都是青岛发展至关重要的变量。目前青岛的常住人口是930万左右(农村人口近400万),总量逼近千万大关,随着更多高铁线路的贯通,无论是来自国内涌入城市的人口,还是通过航运来到青岛的人口,都会让这座城市充满更多的变化与商机。

目前,青岛的城市创新能力不强,以科技互联网为代表的“三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落后。虽然港口经济、制造业为首的“二产”依然坚挺,但并不能代表城市的未来。赢得未来,还得靠人。

这更多城市达成的共同认知,所以才有2017年打响的“人才争夺战”,才有了西安市新添30万城市新人口的豪迈。

而对于抢人,“套路”其实都差不多。大学生简易落户、降低创业门槛、亲商重商,兴建人才特供房等等。“华山论剑”,正当大家招数相当的时候,随后到来的高铁网络覆盖,变成了人才争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方面,高铁的串联,将改变了民众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休闲活动空间,推动沿线城市功能布局的“同城化”。例如身处青岛与潍坊两座不同的城市,未来有望30分钟实现高铁互达,进而从城市建设、人口流动、企业关联、交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更多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高铁可以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尤其是人力密集型的产业领域,促进企业交流合作、人才流动等,进而引导相关产业重新布局、整合。

获得枢纽定位,更要正视、解决问题

可以说,高铁枢纽定位,让青岛聚拢大量人才,有了更进一步的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城市目前存在留住人才的“阻力”。

例如在营商环境方面,部分专业分大厅仍没有与市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互联互通,各个部门单位信息阻塞,形成信息孤岛。一些事项存在办理环节多、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人才发展前景方面,科技互联网为代表的“三产”发展落后,可供选择的机会不多,城市人均薪酬水平较低,据今年秋季人才求职报告显示,青岛在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薪酬水平中排名第28位,从薪酬的分布情况来看,平均月薪4000元至6000元的职位占职位总量的38.0%。

宜居方面,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首推房价,据锐理数据显示,青岛目前主城区新房均价在28000元/平,各类宜居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区域:市南与崂山,二手房均价也在3万上下。而在外围区市,除了平度莱西外,也都迈过了“万元线”,显然,在市内公共交通规划尚未成熟之时,房价已经成为影响人才选择的关键因素。

此外,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资源集聚度方面,过于集中在市内五区,整体匹配度还有待提升。

下一步,收获省内枢纽定位的青岛,关于人才的争夺将上升到全新的竞争层面。除了顺势而为,加强与沿线各城的发展串联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营商环境、就业发展前景、宜居水平等方面提升,为留住更多人才,体现自身枢纽辐射力,奠定坚实基础。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