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纳入全球阅读版图的中国书展,哪些好书不容错过?

2018-08-15 20:49 凤凰网青岛综合
  • T大

申城八月,一场读书人的盛宴如期而至。

2018上海书展于8月15日至21日登场,在黄浦江畔汇书成“海”,迎来它的15岁生辰。

15年来,上海书展坚持推广有态度、有品质、有价值的阅读,使全民阅读从点点星光幻化为照亮城市的璀璨星河,推动上海成长为全球文学阅读版图上的重要地标;15岁,上海书展恰如青春飞扬的少年,不断探索和激活着这座城市的出版记忆、文化基因。以阅读的力量,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7天书展将有上海和全国各地出版社首发新书500种,如何在扑面而来的新书中选择好书?这里将推荐多种上海书展的媒体投票好书,还有一批值得期待的新书等您先睹为快。

十五年书香绵延

阅读从不孤独

每年8月,读书人就会期盼一个节日——上海书展。全国各地出版人、从业者也因上海书展汇聚到一起。自2004年创办以来,上海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从当初的区域性书展,已然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平台。

15年,从推动文化发展到打响文化品牌,上海书展以首发新书机制和不断加强阅读推广的方式,激活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核心活力,不断提升“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

8月,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书人又将相约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和遍布全市的100个分会场。涌动的人潮与书的海洋,烈日下绵延的长队,年复一年的书香之约,在首发新书与阅读推广活动两个并列主角的闪耀下,高品质的阅读对这座城市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和城市人的灵魂塑造,显现出令人欣喜的影响。

有人说,上海书展就像一棵树,披挂着纯粹、美好的人文荫凉。如今,这棵树正变得越来越枝繁叶茂,每一本书、每一场精心组织的阅读活动、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都是这棵树上会唱歌的叶子,汇聚成全民阅读推广最丰富的音色和最响亮的召唤。

回望百年历史,上海因开放而兴,因吸收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融汇中西而形成“海派文化”。这也正是上海书展的气质,它始终把打造中外出版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使命。

书展,就是书海,它把更多的爱书人聚合在一起。书展,更是从书海里淘捡出最值得阅读的那些“贝壳”。让你确认,写书不孤独,编书不孤独,阅读,更不孤独。

一批好书抢先看

《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

王公龙著

本书通过十组问答,紧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核和重大论断,以党课的形式系统阐释其基本思想,并直面当下的理论难题和人们的思想困惑,从十个方面揭示出《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和当代生命力,力图帮助读者特别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补足“精神之钙”。

《马克思的20个瞬间》

肖鹏等著

本书以青年人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选取了马克思一生中的20个经典“瞬间”,细致刻画了他在某个特定时间点,所经历和思考的事务;同时,启人心智:马克思的经历和思考对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有哪些启示?本书所呈现出的马克思,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深谙理论、学术渊博的伟人,也有平易近人、接地气的一面。这是一部“青年人写给青年人看的青春版马克思传”。

《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影印版、排印版)》

中央档案馆编

本书稿对首次解密的珍藏于中央档案馆的79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与美军观察组相关的档案手迹和21帧历史照片进行识读整理。全书分成两册:第一册,原件影印件,收录21帧历史照片、347幅历史档案手迹;第二册,全部档案的文字整理排印版。这批档案,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印证了中共在抗战中的巨大历史功绩,对于学界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美关系研究、中共外交史研究、根据地发展壮大与建设研究,均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

《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

周振华著

本书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潮流交互作用导致世界城市体系根本性变革的大背景,从全球网络结构的独特角度重新审视了全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吸收新政治经济学和新空间经济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发展中国家全球城市崛起的路径依赖等实际情况,原创性地提出了新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

《南北战争三百年》

李硕著

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描绘出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上海六千年》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

仲富兰著

本书以上海地方志文献资料为基础,分为《远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梦想》3册,以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为脉络,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体裁多样的结构讲述上海6000年历史,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兼顾可读性、资料性、启发性的上海史读本。在时间上,主要包括史前上海、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当代上海,尤其重视上海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展现上海“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愿景;在内容上,既系统叙述,又重点突出在上海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事、人和物。

《侠隐》

张北海著

民国年间,北平,时局暗潮涌动,日本人的势力蠢蠢欲动,抗日活动已自展开。青年侠士李天然留美归来,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一起酝酿着山雨欲来的局势。胡同深处,四合院里,老百姓的日子仍然优哉游哉地过着。从中秋到冬至,从春节到元宵,再到清明,到端午……直到卢沟桥的那一声枪响。

这些新书内容先睹为快

《新腔》

张怡微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本书为上海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张怡微最新的随笔评论集。书名“新腔”取自黄庭坚诗“时时能度曲,秀句入新腔”,以全新的视角重诠经典,旧文新读、故事新解。在文学、戏曲、电影的细读比较中,探寻文学艺术审美的时代新曲。

《夜书房:初集》

胡洪侠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本书是作者在报纸专栏及网络博客的连载文章,内容多为作者的读书偶记以及交友趣事,作者说自己的书房属于黑夜,故名夜书房。通过这些随笔文章,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古今中外的书中趣事,也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米沃什诗集四卷本》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著,林洪亮杨德友赵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汇集诗人1931年至2001年间几乎所有的诗作,分四卷呈现。本书为《冻结时期的诗篇:米沃什诗集Ⅰ》,收录米沃什诗作56首,来自《冻结时期的诗篇》(1933)、《三个冬天》(1936)、《拯救》(1945)《白昼之光》(1953)、《诗论》(1957)和《波庇尔王及其他》(1962)。多为长诗,既有色彩浓郁的抒情与描写,也有激烈愤慨的嘲讽与批判。在此期间,米沃什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写下《菲奥里广场》等名篇。

《古今和歌集》

[日]纪贯之等著,王向远郭尔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古今和歌集》(简称《古今集》)是继《万叶集》之后的第二部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天皇敕命编选)”的和歌集,堪称日本版《诗经》。书中精选收录和歌一千一百多首,显示了和歌在艺术上的高度成熟,形成了与“万叶风”迥然不同的纤细、婉约、浪漫、唯美的“古今风”,奠定了后来“敕撰和歌集”的基础。

《地下鲍勃·迪伦与老美国》

格雷尔·马库斯著董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是美国著名乐评人、作家格雷尔·马库斯的代表作,以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为入口,以迪伦及其乐队在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为主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异的老美国的故事。本书除了详细、深入地剖析了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及其乐队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中的珍贵歌曲的创作过程及其深刻意义,更耐人玩味的,莫过于透过这些鞭辟入里的解析,使读者得以一窥1960年代末期作为另类文化偶像的鲍勃·迪伦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古老而奇异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的暗涌中是如何的起伏跌宕。

《松本清张短经典:黑地之绘》

[日] 松本清张著,朱田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收录松本清张短篇小说9篇。故事都发生在昭和时代:美军士兵洗劫日本平民、小职员不堪忍受穷困而携款潜逃、落魄学者被学阀压迫而进行反抗式揭露、画家之间因嫉妒而暗斗、小公务员被报纸记者勒索、地方小报为了求生而忍受东京广告代理商的盘剥、年轻妇女离家出走寻求独立却不得不回归家庭、丈夫怀疑妻子不忠而寻找确证……可以说是一部呈现了战败以来日本近代社会宽广图卷的杰作短篇集。

《恕》

刘心武著,东方出版中心

《恕》是刘心武先生在2016年至2017年发表的文字的合集,内容包括散文和小说、《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有关研究文章、访谈录和演讲录等。

《缮写室》

包慧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记录了在包慧怡成长过程中影响甚远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阅读笔记,对于莎士比亚、刘易斯·卡罗尔、王尔德、“珍珠”诗人、安吉拉·卡特,甚至米开朗琪罗的珍视与读解,不仅呈现出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这本书阅读的终结,也将带来另一本以至更多本的开始。

《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

曾亦,上海三联书店

儒家伦理是构筑传统中国社会的基础,对此关系的了解是理解“何为中国”的关键。本书为备受复旦、同济学生欢迎的老师曾亦教授的经典儒学公开课。

《东京百年史》

[美] 爱德华·赛登施蒂克著,谢思远刘娜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2007)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府将军的古老都市,历经明治、大正时代的沧桑巨变,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在带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穿梭于百年东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它的各个街区如银座、日本桥等地兴衰沉浮的同时,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详实的史料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奥秘。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