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小麦亩产突破800公斤 新技术赋能农业高质发展

2018-06-19 23:35 凤凰网青岛综合
  • T大

807.87公斤!6月19日,青岛农业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组成小麦实打验收组,对平度市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将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打验收。经过面积丈量、机械收割、现场称重、水分测量等精准细致的实打验收程序,专家组验收结果十亩攻关田平均亩产807.87公斤,是我市首次小麦单产跨越800公斤大关,标志着我市小麦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攻关田的小麦

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支撑粮食产能再上新高度

回顾我市小麦单产的提升历程,每一次都离不开新技术的强力支撑。上世纪90年代,在小麦精播栽培技术支撑下,我市小麦最高单产屡创新高,并于1999年达到亩产653公斤;2008年,得益于小麦氮肥后移技术,我市小麦单产突破700公斤大关;2015年,通过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创新发展,岛城小麦单产创出786.6公斤的新纪录。本次亩产突破800公斤大关,体现了岛城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示范田里,可以看到一根水管平铺在地头,连接着一条条黑色的小水管,小麦创出800公斤高产纪录的奥秘就在于农田中一条条黑色水管。农技人员通过一条水管的铺设,将水肥一体、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宽幅精播、冬春镇压、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有机融合,集成了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种植新模式,不仅节水、节肥、省工,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而且产量、品质均显著提高,实现高质高效。据测算,与传统种植模式比较,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平均每亩可增加产量50公斤左右(100元)、节肥物化成本50元左右、节省人工2个(200元),亩节本增效350元左右,扣除管带设备成本150元,小麦一季就可增效200元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田小麦喜获丰收

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24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1%,水资源贫乏长期制约着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粮食生产“大水、大肥”的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过度消耗,面源污染加重,生态环境受损。为此,我市整合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农技推广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技术力量,聚力开展关键技术协作攻关,研究集成了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今年已建立高标准示范田3万亩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新的滴灌技术可节水、节肥30%以上,灌溉用工的劳动效率提高10倍以上,平均每亩小麦-玉米可实现年节水80立方米以上,节肥(折纯)10公斤以上;如果全市200万亩水浇粮田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平均每年就可节约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相当于节约出一个满水的棘洪滩水库。

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推广逐步提升我市口粮品质

在平度蓼兰青丰种子公司新品种展示区,一畦畦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整齐排列,参加观摩的技术人员、种粮大户们正在详细考察每个新品种的性状特点,准备秋种时选用的优质新品种。为提升我市口粮品质,市农委规划先行,在全市规划出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满足人民对小麦品质标准提高的新要求。在平度小麦主产区,济南17号、烟农19号等强筋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今年达到近30万亩,小麦品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同时,一大批适合做面包的强筋小麦、适合做面条、水饺中强筋小麦、适合做馒头的白度高的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正得到良好的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利用做好品种储备,实现我市口粮品种逐步提升。

专家组工作人员对收割的小麦测量含水量

籽粒秸秆兼收破解粮食生产难题实现综合利用

在今年已经收获的麦田里,麦茬显得比往年干净清洁,看不见以往烧黑的点点片片,这得益于粮食收获技术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市农委极其注重农业牧业结合,组织农机、农艺、畜牧等多学科技术力量,改变粮食生产注重籽粒收获、忽视秸秆利用的传统收获利用技术,创新利用新型青(黄)储剂,集成了籽粒、秸秆兼收、秸秆收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新机械化作业模式,在保证小麦籽粒(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将富余的秸秆变成可长期集中存放、便于储运利用的优质畜牧业饲料、食用菌基料等优质农业资源,解决了因秸秆量大富集而造成的田间焚烧、还田质量差等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

专家组正在对小麦称重

在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青岛农业正率先由传统资源消耗向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新型绿色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集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操作性强的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模式,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已经成为青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的三夏生产中,绿色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在广袤的麦田上发出一道道亮光。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