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36次提及这个词 托起青岛城市新名号

2018-01-11 21:09 凤凰网青岛综合
  • T大

核心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依海而兴,拥海发展”一直是青岛这座滨海名城发展的依仗,因毗邻大海和出众的地理区位,让青岛在中国的城市角逐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月10日,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篇两万字左右的报告中,共36次提及“海洋”,也是在这份报告中,青岛明确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国际海洋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

笔者注意到,围绕此次打造国际海洋名城的战略目标,报告从带有海洋属性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渔业、生物医药、环境、建筑、教育、文化等向十多个领域延伸,并做了具体的部署与规划,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海洋城市。

36次提及“海洋”的背后

这是青岛跃级的决心

在这份2万字的报告当中,36次提及海洋,其中在阐述政府2018年工作计划的板块中,3次提及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新目标。而这3次提及的位置还颇有深意,分别在开头呈现发展重要目标定位时,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并肩提出;随后,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计划中,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业中心的目标再次提出;最后,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板块中,通过具体的发展规划与部署来托出国际海洋名城。

笔者认为,3次提及,目的不同。

第一次明确了国际海洋名城的建设层级和定位,是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并肩的城市发展目标;

第二次则是明确了建设所用的规划体系,即通过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所组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定位与规划有了,第三次则是明确了国际海洋名城的定义和发展方向。

从报告可以看出,未来,青岛要立足自身海洋的优势、特色,履行海洋强国战略, 加快海洋高端创新载体和人才集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强劲、海洋经济发达、海洋文化浓郁、海洋生态环境优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国际海洋名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6次提及“海洋”的相关内容,分别从带有海洋属性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渔业、生物医药、环境、建筑、教育、文化等向十多个领域延伸,并做了具体部署。可见,青岛谋求城市跃级的决心。

青岛市

涉及十多个领域,青岛打算怎么干?

具体到这十多个领域,笔者把它们分为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蓝色粮仓;深耕海洋能源、建筑制造、港口运输以及关联民生的教育、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布局。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众所周知,青岛在海洋科技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力领军全国,因为这里集聚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为打造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明确了打造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方向,国家也正是看重青岛在海洋科技领域的优势,将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深海钻探基地、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平台放在青岛,正是这些顶层规划让青岛打造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有了十足的底气。

2018年,随着这些平台创新引领和辐射服务能力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海洋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

打造蓝色粮仓

“蓝色粮仓”是基于中国发展海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增加海洋水产品供给,缓解食品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提出的。放眼中国大陆的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这里不仅拥有广阔的空间,而且集聚了丰富的资源。这让发展海洋渔业资源,变得非常重要。

2017年,青岛利用海洋资源的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全市建成10处休闲型海洋牧场和全省首个公益型海洋牧场(其中6处获批国家级示范区)。加之远洋渔业、人工养殖、休闲渔业品牌发展的齐头并进,为2018年,青岛打造蓝色粮仓积蓄力量。

海洋能源、建筑制造、交通运输

笔者注意到,此次报告确认了加大海洋能源与制造领域的发展,前者将大力度支持海洋矿业、油气业、化工业、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发展。后者将从结构、创新方式以及加大招商来切入,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船舶制造业、工程建筑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

2017年,青岛上述领域成绩斐然。总投资29.3亿元的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44个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参与企业主体达到100家。交通运输方面,青岛的港口物流发达,拥有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截止2017年底,青岛港油品年吞吐量首次超亿吨,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1亿吨、1830万标箱,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球前七位。

青岛港

关联民生的海洋布局

教育方面,报告提出要“壮大海洋高等教育规模和实力,提升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海洋科研教育服务基地”。此前,青岛已经拥有主打海洋学科的国家“双一流”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随后,青岛以海洋开发等学科为引进重点,加大高校引进工作,先后入驻了30多所国内外名校,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环境方面,报告明确要“实施‘蓝色海湾’、‘银色海滩’治理工程, 推进胶州湾、 西海岸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 严格落实河( 湖) 长制、湾长制,加大河库( 湖) 、海域综合整治和保护力度。

胶州湾作为青岛的“母亲湾”,它的水质修缮始终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热点,“三湾三城”战略中的中心湾区打造,就是建立在环胶州湾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据报告数据显示,胶州湾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已达到71.8%,改善持续向好。

而西海岸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更是2018年青岛提升海洋环境的重点大手笔,无论建设等级还是规划面积都领先全国。

公园分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和适度利用区三个功能区,总面积近5万公顷。公园是珍贵的活化石――野生文昌鱼、野生皱纹盘鲍、野生刺参、西施舌等海珍品生态环境及海砂资源的避风港。基本涵盖了青岛西海岸重要的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珍稀海洋生物、滨海植被生态系统。

文化方面,明确要加强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文化建设。纵观全国沿海的各大中型城市,都有独具特色、因海而兴的历史。而青岛的历史文化,从重要的层面和意义上来说,就是海洋文化。

青岛独特的海洋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发扬光大,又有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还有海洋科技教育、海洋产业、海洋运输和海洋商贸经济的组成的文化集合体,随着中国逐渐走到世界中心的舞台,越来越多本地的居民开始用全球视野审视青岛,同时,也对于海洋观念、海洋意识日渐提高,海洋文化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内在优势。

国际海洋名城

城市未来新名号

放眼全球,诸如美国的纽约、旧金山,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这样的世界级滨海大都市,都把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看做发展的重心。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青岛将是今后国家重点布局海洋领域建设的发展城市,未来,以履行国家战略为前提的青岛,必然会以国际海洋名城的身份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使之成为北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未来,国际海洋名城,也必将成为青岛城市未来的新名号!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