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 品牌资源集聚 构建优质教育链条

2017-08-07 17:28 凤凰网青岛
  • T大

日前,随着驻青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公布,家住青岛即墨市通济街道的市民史云凤激动地拿着刊登信息的报纸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闺女的高考分数正好在山东大学录取分数线以内,报考专业所在学院也正好在咱山大青岛青岛校区,现在迫不及待要去新学校看看。”

对于家中年纪最小却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女儿,史云凤坦言,希望她能接受最优质前沿的教育,但又不舍得离自己太远。“自从山大青岛校区正式启用,在征求女儿意见后,我们就确定了报考目标。”说着,史云凤又翻出了厚厚一沓报纸,上面用红色的彩笔清晰地标注着与山大青岛校区相关的各种信息。其中最新的一张,是七月中旬,山东大学6学院8科研机构搬往青岛校区的新闻。

在即墨,“家门口上名牌大学”的梦想正照进无数个像史云凤这样的普通家庭。作为综合竞争力全省第一、江北唯一进入全国前10强的城市,即墨教育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脉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通过抢抓青岛蓝谷等重点功能组团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引进域外高端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多点开花,实现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优化。

专业的教育成就专业的人才。目前,已有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所高等院校在青岛蓝谷设立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今年2月,山东大学、剑桥大学、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联手发展技术创新和转化落地相关领域的新兴学科体系和多种类型的教育项目,并共同建设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

随着教育氛围浓厚,一些驻扎于此的高校研究院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开展研究,直接招生培养成为越来越多院校的选择。据悉,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将在蓝谷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建立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逐步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则已经制定了今年的招生计划。高等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密集,正成为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价值的重要力量。

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即墨市还不断探索“高校+中小学”办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通过引进引进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借助高校资源优势,迅速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来自青岛嘉峪关学校的教师迟媛给即墨市温泉小学师生带来的古诗展示课,以其精妙的构思、灵活的方法和精美的课件,赢得了大家一致称赞。2016年8月底,即墨市温泉小学正式启用,该校与青岛嘉峪关学校结为合作办学单位,成为青岛嘉峪关学校蓝谷校区。嘉峪关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校任教,双方互派干部交流挂职,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丰富的合作形式让温泉小学搭乘优质资源的快车,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即墨市还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模式,探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凯特林大学合作,在我市创办二级学院或分校,助推即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跃上新高度。

教育强则城市强,教育兴则城市兴。近年来,即墨从办学模式改革破题,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并全面推广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改革。目前,全市教育集团达24个,覆盖率64%,集团化办学荣获青岛市首届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奖。中央美院、山师实验学校、山大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青岛大学即墨附属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集结墨城,与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区域性教育“硅谷”初步形成。

同时,对即墨市区域内新建学校,依托局属或镇属优质学校实施一体化管理,“嫁接”先进管理模式。并将局属或镇属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为教育集团,共同发展提升,提高城乡教育均衡系数。

幼儿园、中小学、大学……,不断增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越来越多的即墨学子,充分彰显着教育的公平性,构建着阳光成长链条。十二五期间,即墨共投入38.2亿元,新建、改扩建119处幼儿园、78处中小学,87.5%的镇街新建中心幼儿园、92%的镇街新建中心小学、83%的镇街新建初中、优质高中全部进城;实施多元培养模式,推进“非遗”进校园、足球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推进“云+端”智慧课堂、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实验室建设,即墨网络教研平台作为青岛市3个典型之一,在第一届联合国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展演……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各类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师生和群众。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